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都市圈视域中的上海五大新城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年3月11日下午,“都市圈视域中的上海五大新城建设”研讨会于上海交通大学新建楼239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SA)中国分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及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和共同主办,并获得了《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和《城市治理研究》编辑部的学术支持。研讨会邀请到五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五大新城建设如何实现高起点高质量与创新思路等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同时来自上海市有关决策部门、部分新城的政府部门、上海市规划设计院、业界的嘉宾在线下现场参与了研讨。论坛主题演讲部分进行了网上直播,线上线下逾百位参与者,论坛研讨气氛热烈。

 图片1.png

图 1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开幕式由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SA)中国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首先致开幕词。他在致辞中强调,在新时代高质量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新城建设成为重要命题。上海的五大新城建设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新城如何建设,新城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治理体系有何影响,对全国城市建设有何启示,均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次研讨会则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此外,贺灿飞教授对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SA)中国分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

 图片2.png

图 2 贺灿飞教授线上进行开幕式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教授随后进行致辞。他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科建设及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城市治理研究院过去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他强调城市治理研究院将继续秉持“着眼当下实际问题,关注未来治理策略”的原则,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城市治理问题建言献策。当下,五大新城的建设便是高度关注的议题。

 图片3.png

图 3 吴建南教授进行致辞

       《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一并进行致辞,他指出,五大新城建设关乎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未来的发展,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其不仅承载着经济功能,更兼具空间再造、文明再塑等作用,需要各界共同携手打造与发展。此次研讨会便是学界刊物和政府之间的一次深度联动。

 图片4.png

图 4 叶祝弟主编进行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向出席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图片5.png图片5.png

图 5 徐剑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主题演讲及圆桌沙龙两个环节。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责任王林教授主持了主题演讲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SA)中国分会副理事长陈杰教授主持圆桌沙龙环节。

 图片6.png

图 6 王林教授主持论坛主题演讲环节

       在主题演讲环节有5位学者进行了发言,首先是同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上海2035核心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诸大建教授,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之后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原主任、终身教授宁越敏教授,然后是上海交通大学陈杰教授,最后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浦东开发区域治理研究中心(新城新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熊竞副研究员。

       诸大建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五大新城如何建设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节点城市”。他强调五大新城应着眼于“节点城市”的建设,应致力于实现七大转变:战略层面由上海中心城市向上海都市圈、功能层面由全球城市向全球城市区域、人口层面由主城区疏散向都市圈吸集、服务层面由产业引人向城市引人、交通层面由地铁网络向郊铁网络、空间层面由同心圆主城区向手掌状都市圈、治理层面由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进行转变。

 图片7.png

图 7 诸大建教授对新城建设进行全方位的设想

       陈宪教授作了“五大新城将做实上海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讲。他基于空间结构的视角指出,五大新城是对城市化演进逻辑的再确认,应尊重圈层分布、多中心、产业集群结构三个基本事实,同时应在理解长三角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布局五大新城的建设。

 图片8.png

图 8 陈宪教授对新城建设空间结构的解构

       宁越敏教授以“上海新城建设新论”为题发表演讲。他从新城缘起、国际经验比较及上海新城建设的历史三个方面对新城建设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他认为目前上海新城建设面临着三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新城人口增长与目前上海人口低增长率及控制人口政策之间的矛盾;二是新城建设用地需要土地制度配套改革,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三是新城功能定位要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南汇新城要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目标。

  图片9.png

图 9 宁越敏教授对新城建设进行全景式的分析

       陈杰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五大新城建设与都市圈视域中的宜居城市建设”。他首先提出,认为不妨把行政区意义上的上海就当做一个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五大新城是围绕上海中心城(Shanghai city)的一圈独立的具有完整功能的城市(city),新城建设的关键是提升新城行政级别,赋予更多规划、人口、土地和产业的自主权,只有新城增强内驱发展动能,才能增加对人口的吸引力。他同时认为,新城建设不能只强调经济发展功能,更要注意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走出一条城市“以人为本”的示范新路,这就要求新城建设要以宜居城市为导向,让人愿意住下来留下来,而不是仅来打工。同时,加快和高质量进行新城建设,也是在都市圈视域中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和提高大城市宜居性的必由之路。

 图片10.png

图 10 陈杰教授强调新城建设应以宜居性为重要招牌

       熊竞副研究员作了“超大城市新城治理的政区逻辑:以上海五大新城为例”的演讲。他构建了“区域-市域-域域”的新城政区治理三尺度框架,新城发展需要行政区治理。“市”域层面是核心,应通过丰富次级政区建制类型并及时调整以促进新城城市化,并与母城有所差异;“城”域层面,应根据人口导入和产城融合进展优化基本管理单元、协调产业区与社区关系、规避近母城空间过快城镇化而落入继续“摊大饼”的窠臼;“区”域层面,可采用先跨界协同后区划协同的方式,以满足新城作为新节点不断拓展自身腹地的需求。

 图片11.png

图 11 熊竞副研究员基于政区治理视角剖析新城建设

 

       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进行了线上直播,吸引了不少学界、业界和社会各方面人士在线收看,在线人数最高时候超过100。

 图片12.png

图 12 论坛主题演讲在线直播截图

       圆桌沙龙环节,围绕五大新城建设中产城如何融合、人口引入和土地增量从哪里来、如何从“以产业引人”走向“以人引产业”、职住平衡如何实现及如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协调等议题,现场与会的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图片13.png

图 13 圆桌沙龙环节

       “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本次研讨会基于都市圈视域审视新城建设并建言献策,探索新城建设与上海市域空间优化的关系,以期推动政策的优化、提炼可供全国区域空间治理和都市圈建设借鉴的有效启示,是一次扎根本土、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会场讨论热烈,会间交流活跃,促进思想激荡和思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撰稿:齐昕;审定:陈杰

       图片:刘筱芮、郭晓欣、王祯、刘文刀、齐昕

 

 

版权所有 © 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 技术支持:鸿商网络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箱:china@regionalstudies.org
邮编:100101 电话:010 - 64889302 传真:010 - 6488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