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21年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年会顺利举办

        20211218日,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2021年会以线上形式举行。本次年会由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共同承办,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区域研究”为主题,共设有主会场和9个分会场,来自全国61家单位的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参与本次年会。主会场进行了6个大会报告,分会场进行了105个报告,报告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主题涉及经济全球化、双循环发展格局、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等。本次会议旨在面向新冠疫情与全球化形势深刻变革的新阶段,共同探讨区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展望区域研究的新机遇、新定位与新发展。

【开幕式】

  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首先致辞。鹿院长首先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然后介绍了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百年发展历程;并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共同挑战下,区域研究势必肩负更大使命、贡献更大力量;最后他期待与会嘉宾在本次会议上充分交流,取得积极的成果。

  随后,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致辞。他先感谢各方对于本次年会的关心与支持;然后介绍了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的发展背景,以及新一届理事会的基本情况;解读了本次大会主题“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区域研究”的设计初衷;并号召各位与会嘉宾积极研讨,为推动区域研究发展积蓄更大的力量。

  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毛熙彦副教授主持。

 

1.png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致辞)

 

2.png

(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致辞)

 

3.png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毛熙彦副教授主持)

【大会报告·上半场】

  大会报告上半场由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陈杰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贺灿飞教授,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区域发展研究为题,分析了新阶段不确定性背景下、新理念的驱动下、新格局构建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议题,并对未来区域研究提出展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Michael Dunford教授,聚焦共同富裕与不平等发展,追溯了西方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共同富裕起源与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目前对于共同富裕理论创新的要求:重构中国政治学的目标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学,建构一门基于集体主义原则的政治学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首先回顾了国际与国内人地关系从先污染破坏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人地和谐的内在机理;以美丽黄河与国土空间优化为例,从国土开发限度、均衡度两个方面构建了经济-生态均衡的国土开发度测量方法,并提出美丽黄河“发展有边,保护有界,管制有疆”的管制创新路径。

 

4.png

 

【大会报告·下半场】

  大会报告下半场由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宋周莺研究员主持。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何深静教授,关注中国城市医疗资源的区域不均衡配置与患者流动性的问题,围绕高质量医疗资源多尺度分布不均与跨城市患者流动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展开充分讨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田莉教授,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切入,梳理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产权配置及发展逻辑,结合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特征提出当下面临的发展挑战,创新性地构建土地+财政的联动模式,并提出规划建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员,基于地理学视角阐述了中国高铁与民航竞争网络的空间布局、距离分布规律、资源空间配置规律,进而探究了竞争类型、运输流量影响及竞争机制,为我国交通格局优化提供了科学支撑。

 

5.png

 

【分会场一:区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分会场一的主题是“区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共有11个报告,由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王琛教授主持。报告围绕区域产业转型、人文自然交互性、金融地理学发展、空气污染治理、企业空间扩张、城市信息流、旅游流、需求侧视角分析、区域绿色金融等主题展开。与会者围绕新理论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开展了热烈讨论,如信息化衍生出新分析工具的有效性、适用性问题,时空尺度变化与“地理终结”的再认识问题,痕迹数据的社会与人口统计学特征问题等。

 

6.png

 

【分会场二:新时期全球化变局与中国区域发展新阶段】 

  分会场二探讨了“新时期全球化变局与中国区域发展新阶段”,由中山大学梁育填副教授主持,围绕全球生产网络与战略耦合、“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出口多样化、产业集聚、双向FDI等主题进行了10个研究报告。报告结束后,主持人、各位报告人以及线上观众结合报告内容积极提问,开展了热烈讨论。梁育填、赵建吉、刘逸等老师进一步围绕全球生产网络与战略耦合中的耦合对象、量化研究等展开观点交锋,现场师生则围绕全球生产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7.png

 

【分会场三:双碳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 

  分会场三的主题是双碳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韩梦瑶副研究员主持。分会场共有10个报告,围绕双碳目标下中国碳关联网络与碳风险传导和中老经济走廊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碳排放权交易、损益偏离与绿色经济效率关系等主题展开。报告结束后,各位报告人回答了线上观众的提问,还进一步就全国能源规划与建设,能源分布现状及问题,国内外案例经验,数据模型方法和心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8.png

 

【分会场四:双循环发展格局与区域发展】 

  分会场四的主题是“双循环发展格局与区域发展”,由华东师范大学司月芳副教授主持。会场共有9个报告,议题包括:双循环视角下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企业生产能力与出口集聚效应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轮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市场根植、政治嵌入与中国城市新产品演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惯性和区域旅游经济效率的互动响应;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国区域经济网络脆弱性研究;流空间视角下雄安新区县域电商产业链空间特征及其根植力分析。随后,与会人员就双循环议题下的数据可得性、国内-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协同使用、宏观微观研究视角对比、双循环下潜在流空间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9.png

 

【分会场五:区域空间治理与区域均衡发展】 

  分会场五的主题是“区域空间治理与区域均衡发展”,由中央财经大学的黄志基副教授,共12个报告。黄志基和陈菁菁分别关注财政转移支付和重点产业政策对土地出让的影响。赖印强关注长江中游城市群臭氧污染的空间关联性。徐青文关注制度关联与城市发展新产业的关系;夏学超关注政府补贴对农产品社区团购供应链的影响;费子娟关注各城市规模中不同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徐波关注成渝地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包卿关注苏锡常都市圈”的发展定位;季垚关注平台经济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方权关注短头市场、长尾市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罗彤关注金融资源集聚是否造成经济分异;张文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考察南北经济差距。

 

10.png

 

【分会场六:创新驱动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分会场六的主题为“创新驱动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汪涛教授主持。本会场共有13场报告,分别围绕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城市合作网络、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技术驱动下的区域新增长模式、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方法等主题展开。 

在会议的讨论环节,参会者就珠三角地区“机器代人”现象、人才视角下的“两个香港”问题等话题展开交流。此外,与会代表进一步聚焦3个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即区域知识网络的内外动力机制、创新驱动下的区域新发展模式、区域创新效率的测度模型。汪涛教授最后总结时提出,本场次多位报告人在研究中将定性调研与定量测度方法相结合,并引入了区域经济学的方法论,为此做出的一系列针对性研究设计值得关注和学习。

 

11.png

 

【分会场七: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分会场七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申明锐副教授主持。报告嘉宾来自经济管理、城乡规划、地理和旅游相关院校的专家及师生共12名,参会人总数116人,最多同时在线人数54人。与会嘉宾在城乡关系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城市内部经济活动及其城市韧性、城市间联系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气氛活跃,提问积极,讨论热烈。会议最后,与会代表对未来提出了研究可以更加鲜活,规划可以更加生动的共同期盼。

 

12.png

 

【分会场八: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

  在分会场八,参会嘉宾围绕主题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南京师范大学汤爽爽教授的主持下,参会嘉宾带来了10个精彩报告,主题包括乡村振兴创新路径乡村建设评价体系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等方面,紧扣时下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报告结束后,报告人首先回答了线上观众的提问。之后,与会嘉宾还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房数量变化特征、地区贫困特征以及农旅融合中的农民利益等问题进一步研讨,结合不同研究实例提出观点,共同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设想,提出了多元化的现实议题。

 

13.png

 

【分会场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

  分会场九,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洁副研究员主持和点评,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议题展开报告与讨论。报告主题涉及交通流视角下区域结构特征区域枢纽机场联通城际轨道交通模式演进高铁开通建设的影响等当前研究热点。与会嘉宾从交通地理学视角切入,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演进机理、演化模式、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展开积极交流和充分讨论。

 

14.png 

  1218日晚18点,大会圆满结束。本次年会主题多元、内容丰富,与会代表充分展示、积极交流,从多个维度展现出了区域研究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本次大会获得各界的广泛关注,主会场和分会场累计参会人数近千人次。

版权所有 © 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 技术支持:鸿商网络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箱:china@regionalstudies.org
邮编:100101 电话:010 - 64889302 传真:010 - 64889302